抗戰史是中華民國百年史中值得重視的一頁,欣逢建國百年,台北市政府特別規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劃【七七事變特展】,並在台北市中山堂這處特殊的場所─曾是臺灣光復時舉辦日本受降典禮的所在地,彰顯歷史的重要性、回首抗日史實可歌可泣的事件,顯得意義深刻。
七七事變特展規劃有三大主題展區,除了大歷史的「七七事變、八年抗戰」的介紹外,為有別於往年抗戰主題偏重歷史、戰事之剛性展覽,台北市文獻會特別規劃深具人文意涵及庶民生活的「抗戰文學及歌曲」及「戰時臺灣」兩個主題展區,藉以交織出波瀾壯闊時代中,感人至深的悲喜憂歡。
「抗戰文學與歌曲」展區,藉由展出珍貴的抗戰時期作品原件,及後人出版或創作關於抗戰之小說、詩歌等,甚至前輩作家謝冰瑩、紀弦、張秀亞、楊雲萍等作家的手稿,讓參觀民眾感受戰爭的殘酷、抗戰的艱辛、親人的離合;也有文圖並茂的抗戰詩牆,有覃子豪等名家的抗戰詩選,豐子愷名家的畫作,相當難得。而經由抗戰歌曲的回顧,亦可讓今人重溫當時全國軍民團結抗日的氛圍。當時許多可歌可泣、振奮人心的抗戰歌曲。
展覽另一個焦點是「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呈現當時臺灣人民被迫捲入戰爭的無奈,以及無數知名、不知名的臺灣志士捨身抗日的感人事蹟,從不同的視角觀照、填補這段罕為人知的抗日史實。抗戰8年期間,兩岸時間一致、空間不同,但「共同敵人」一樣是侵略者、壓迫者。
在抗日戰爭中,臺灣抗日史是較不為人知的一塊領域,然而,其中也深藏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本次特展也忠實的紀錄了這群抗日先賢在這過程,包括:翁俊明先生、謝東閔先生、李友邦將軍、林正亨先生、蕭道應先生等人的紀錄;期待藉此呈現臺灣志士抗日的真實內容,將他們所留下的可歌可泣事蹟與典範,在建國百年的此刻,傳遞給全體國人。
此外,文獻會更為此次特展蒐羅近二十部當年抗戰的紀錄影片,由外國及中國戰地人士冒著生命危險所拍攝的珍稀影片,挑選出九部真實呈現戰爭的殘酷及國軍前仆後繼的英勇事蹟,每一吋膠卷皆是血淚歷史,賺人熱淚,也發人深省。
七七事變特展自7月7日起展至10月31日止,展覽地點在臺北市中山堂2樓特展室及迴廊,今年光復節並將呼應延續於中山堂推出的「臺灣光復節特展」,完整串連歷史史實,以供後人瞭解過去,記取教訓,以史為鑑,策勵未來。
Clik here to view.

七七事變特展規劃有三大主題展區,除了大歷史的「七七事變、八年抗戰」的介紹外,為有別於往年抗戰主題偏重歷史、戰事之剛性展覽,台北市文獻會特別規劃深具人文意涵及庶民生活的「抗戰文學及歌曲」及「戰時臺灣」兩個主題展區,藉以交織出波瀾壯闊時代中,感人至深的悲喜憂歡。
「抗戰文學與歌曲」展區,藉由展出珍貴的抗戰時期作品原件,及後人出版或創作關於抗戰之小說、詩歌等,甚至前輩作家謝冰瑩、紀弦、張秀亞、楊雲萍等作家的手稿,讓參觀民眾感受戰爭的殘酷、抗戰的艱辛、親人的離合;也有文圖並茂的抗戰詩牆,有覃子豪等名家的抗戰詩選,豐子愷名家的畫作,相當難得。而經由抗戰歌曲的回顧,亦可讓今人重溫當時全國軍民團結抗日的氛圍。當時許多可歌可泣、振奮人心的抗戰歌曲。
展覽另一個焦點是「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呈現當時臺灣人民被迫捲入戰爭的無奈,以及無數知名、不知名的臺灣志士捨身抗日的感人事蹟,從不同的視角觀照、填補這段罕為人知的抗日史實。抗戰8年期間,兩岸時間一致、空間不同,但「共同敵人」一樣是侵略者、壓迫者。
在抗日戰爭中,臺灣抗日史是較不為人知的一塊領域,然而,其中也深藏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本次特展也忠實的紀錄了這群抗日先賢在這過程,包括:翁俊明先生、謝東閔先生、李友邦將軍、林正亨先生、蕭道應先生等人的紀錄;期待藉此呈現臺灣志士抗日的真實內容,將他們所留下的可歌可泣事蹟與典範,在建國百年的此刻,傳遞給全體國人。
此外,文獻會更為此次特展蒐羅近二十部當年抗戰的紀錄影片,由外國及中國戰地人士冒著生命危險所拍攝的珍稀影片,挑選出九部真實呈現戰爭的殘酷及國軍前仆後繼的英勇事蹟,每一吋膠卷皆是血淚歷史,賺人熱淚,也發人深省。
七七事變特展自7月7日起展至10月31日止,展覽地點在臺北市中山堂2樓特展室及迴廊,今年光復節並將呼應延續於中山堂推出的「臺灣光復節特展」,完整串連歷史史實,以供後人瞭解過去,記取教訓,以史為鑑,策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