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這一傳統優勢領域去年似乎遭遇了一些困境。在世界食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背景下,法國農產品交易量明顯萎縮。負責法國外貿事務的國務秘書皮埃爾 •勒魯什(Pierre Lellouche)稱:“2000年,法國產品占到9%的世界食品市場份額,2009年下降到6.4%,而德國這期間卻從6%上升到7%”。法國食品出 口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領域,可提供25萬個工作崗位。
為了遏制這一趨勢,國務秘書在世界範圍內發起了一場題為“非常法國,非凡美食” (So french, so good)的法國美食宣傳運動,目的在於讓法國食品和餐桌藝術出口重振雄風,尤其寄希望於至今不敢涉足海外市場的小企業。
這場宣傳攻勢的主要目標為新興國家,如巴西、中國、俄羅斯,抑或再加上阿聯酋。這樣的創意活動有效嗎?今年三月初,在活動發起之前,人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
2009年受經濟危機拖累,法國產品的市場份額明顯下降。2010年,法國的食品出口重新開始增長,其中尤以加工產品和酒類產品佔據出口的龍頭地位。
2010年,法國的葡萄酒與烈酒出口額超過90億歐元,比2009年增長18.3%。其中最具法式生活藝術特點的酒類獲得了最好的成績,如香檳酒(增長 22%),波爾多葡萄酒(增長22%),白蘭地(增長30%)。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數位顯示,法國酒類產品對華出口取得了突破性增長。去年,中國購買了 超過5.64億歐元的法國葡萄酒和烈酒,一年內實現了對華出口額增長78.8%,堪稱是大躍進。高檔酒越來越受歡迎,在葡萄酒櫃檯上,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占 85%的供應量。
2011年的出口成績會同樣令人鼓舞。據一些專業人士預測,今年的法國酒類產品出口至少增長5%。法國的出口企業目前瞄準亞洲的另一位巨人——印度,頭號烈酒市場。所有的法國產品都具有突出的產地特徵,使它們在全球化的市場上得以保留自己的特色。眾多法國小企業繼續打傳統牌,一如既往地採用祖傳釀酒技術,獲得了成功。因為正是得益于傳統技術的保留,使法國的美食產品在全世界的食品店櫃檯上贏得了自己的位置。
法國的品質形象始終深入人心,外國的一些大集團非常明白這一點,如有些公司委託法國生產伏特加酒等。即便這些產品與法國的傳統釀酒技藝毫無關聯,但是,法國技術是產品品質過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