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1年是十九世紀的新音樂開路先鋒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逝世100周年,在奧地利,尤其是維也納有眾多展覽、音樂會等紀念活動。
阿特湖畔的古斯塔夫•馬勒紀念館
古老的"Gasthof zum Höllengebirge"客棧位於阿特湖(Attersee)畔的史坦因巴赫(Steinbach am Attersee),當年的業主是未成年的 Anna Scheicher小姐,她後來改夫姓Föttinger。當時,Johann Danbauer承租經營著客棧。在1893年、1894年、1895年和1896年,這家客棧曾是古斯塔夫•馬勒鍾愛的夏季度假寓所。
客棧位於阿特湖東岸,周邊景色獨致,底層有五個房間,樓層帶有廚房和獨立的露臺。當年在漢堡市歌劇院任樂隊指揮的馬勒和他的兄弟姐妹Justine、Emma和Otto以及Natalie Bauer-Lechner曾來此下榻。
上午,這位“假期作曲家”總是在他的房間內進行創作,因為他總是利用歌劇院夏季放假的時間而進行大量藝術創作而得到這個稱謂。在午餐和午睡之後,他們一起散步和騎自行車或者乘蒸汽船到附近的Nußdorf、Unterach和Seewalchen等地拜訪朋友。在每次散步途中,馬勒總是帶著一個小筆記本,隨時隨地記錄他在路上的突發奇想。儘管馬勒的藝術創作持續向前,但是他對於創作環境仍不甚滿意。到客棧裡來的遊客和登山者經常破壞馬勒為藝術創作所需要的安靜和獨處,特別是他需要在腦海中設想鳴奏效果的時候。
馬勒為了能夠獲得在譜曲時候所需要的安靜和與世隔絕,巧妙地計畫在湖邊建造一幢自己的小屋。1893年夏末,這個計畫得以實現。在接下來的夏季中,譜曲小屋成為了馬勒理想的創作工作室。不僅是湖水和客棧之間鮮花盛開的草坪,還有森林中的動物,以及附近霍倫山脈(Höllengebirge)的雄偉峭壁,阿特湖地區幾乎所有的風景盡在馬勒的音樂作品中得到體現。馬勒曾經在1896年6月27日親口對Natalie Bauer-Lechner說:“誰曾會想到,我會坐擁整個霍倫山脈的美景。現在我真的擁有整個史坦因巴赫了”。馬勒曾在霍倫山腳下的一次散步時對他的朋友Bruno Walter說道:“您根本不需要朝山脈的方向看,我已經把它們移入了我的音樂。”所有這些言語都顯示了馬勒和他的度假勝地阿特湖的緊密聯繫。在1896年的夏末,由於馬勒和客棧新的承租人之間的意見不合,他帶著沉重的心情永遠地離開了這裡。
馬勒的譜曲小屋只有一個房間,三面為雙層玻璃窗,還有一面是扇玻璃門。室內佈置得很簡單,桌子和座椅,一個壁爐,當然還有一架立式鋼琴。這是馬勒三個夏天的工作室。在這裡,誕生了第二交響曲的部分和整部第三交響曲。
這裡曾經很多年作為洗衣房、屠宰場甚至救護站,好在這些使用避免了房屋的坍塌。1985年,古斯塔夫•馬勒國際協會和Föttinger家族終於把小屋修建成為馬勒紀念館。
開放時間:全年,免費參觀,鑰匙在存放在Föttinger客棧
詳見 www.mahler-steinbach.at
沃爾特湖畔別墅和譜曲小屋
邁爾尼(Maiernigg)位於沃爾特湖(Wörthersee)的東南岸,緊鄰克恩頓州州府克拉根福特(Klagenfurt)。在高速公路A2上,由Klagenfurt-See出口駛出,按照指示牌直到停車場Strandbad Maiernigg。從停車場到博物館有具體的步行路標(約需15分鐘)。
1899年,古斯塔夫•馬勒花了3755盾,從親王Orsini-Rosenberg手中買下一塊約2700平米位於邁爾尼湖濱的土地。除此之外,他還租了上方一片帶有茂密森林的山頭,以便在此建造一個能夠安靜工作的世外桃源。
1901年夏天,按照馬勒的構思,由建築設計師Theuer設計的湖濱別墅竣工。在此前一年,被馬勒稱為“Study”的譜曲小屋也已完工。一直到他的女兒瑪麗婭過世的那一年,也就是1907年,譜曲小屋是馬勒唯一的作曲工作室。在瑪麗婭過世之後,他再也沒有踏進過湖濱別墅和譜曲小屋。1908年他出售了湖濱別墅。
詳見 www.gustav-mahler.at/
國家歌劇院
馬勒曾任維也納歌劇院指揮十年之久,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歌劇院的休息廳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古斯塔•馬勒廳,國家歌劇院還立有羅丹創作的馬勒頭像。
音樂之家博物館
和其他音樂大師一樣,古斯塔•馬勒在位於維也納的音樂之家博物館的大師樓層擁有一個專門的展廳(音樂之家設有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及勳伯格、貝爾格和韋伯等人的展廳)。展廳由馬勒侄孫設計。另外,在博物館的內院還立有一個馬勒的頭像。
格瑞金墓地
古斯塔•馬勒及其1907年夭折的女兒瑪麗亞埋葬在格瑞金墓地(Friedhof Grinzing)。地址:An den langen Lüssen 33,1190 Wien。

阿特湖畔的古斯塔夫•馬勒紀念館
古老的"Gasthof zum Höllengebirge"客棧位於阿特湖(Attersee)畔的史坦因巴赫(Steinbach am Attersee),當年的業主是未成年的 Anna Scheicher小姐,她後來改夫姓Föttinger。當時,Johann Danbauer承租經營著客棧。在1893年、1894年、1895年和1896年,這家客棧曾是古斯塔夫•馬勒鍾愛的夏季度假寓所。
客棧位於阿特湖東岸,周邊景色獨致,底層有五個房間,樓層帶有廚房和獨立的露臺。當年在漢堡市歌劇院任樂隊指揮的馬勒和他的兄弟姐妹Justine、Emma和Otto以及Natalie Bauer-Lechner曾來此下榻。
上午,這位“假期作曲家”總是在他的房間內進行創作,因為他總是利用歌劇院夏季放假的時間而進行大量藝術創作而得到這個稱謂。在午餐和午睡之後,他們一起散步和騎自行車或者乘蒸汽船到附近的Nußdorf、Unterach和Seewalchen等地拜訪朋友。在每次散步途中,馬勒總是帶著一個小筆記本,隨時隨地記錄他在路上的突發奇想。儘管馬勒的藝術創作持續向前,但是他對於創作環境仍不甚滿意。到客棧裡來的遊客和登山者經常破壞馬勒為藝術創作所需要的安靜和獨處,特別是他需要在腦海中設想鳴奏效果的時候。
馬勒為了能夠獲得在譜曲時候所需要的安靜和與世隔絕,巧妙地計畫在湖邊建造一幢自己的小屋。1893年夏末,這個計畫得以實現。在接下來的夏季中,譜曲小屋成為了馬勒理想的創作工作室。不僅是湖水和客棧之間鮮花盛開的草坪,還有森林中的動物,以及附近霍倫山脈(Höllengebirge)的雄偉峭壁,阿特湖地區幾乎所有的風景盡在馬勒的音樂作品中得到體現。馬勒曾經在1896年6月27日親口對Natalie Bauer-Lechner說:“誰曾會想到,我會坐擁整個霍倫山脈的美景。現在我真的擁有整個史坦因巴赫了”。馬勒曾在霍倫山腳下的一次散步時對他的朋友Bruno Walter說道:“您根本不需要朝山脈的方向看,我已經把它們移入了我的音樂。”所有這些言語都顯示了馬勒和他的度假勝地阿特湖的緊密聯繫。在1896年的夏末,由於馬勒和客棧新的承租人之間的意見不合,他帶著沉重的心情永遠地離開了這裡。
馬勒的譜曲小屋只有一個房間,三面為雙層玻璃窗,還有一面是扇玻璃門。室內佈置得很簡單,桌子和座椅,一個壁爐,當然還有一架立式鋼琴。這是馬勒三個夏天的工作室。在這裡,誕生了第二交響曲的部分和整部第三交響曲。
這裡曾經很多年作為洗衣房、屠宰場甚至救護站,好在這些使用避免了房屋的坍塌。1985年,古斯塔夫•馬勒國際協會和Föttinger家族終於把小屋修建成為馬勒紀念館。
開放時間:全年,免費參觀,鑰匙在存放在Föttinger客棧
詳見 www.mahler-steinbach.at
沃爾特湖畔別墅和譜曲小屋
邁爾尼(Maiernigg)位於沃爾特湖(Wörthersee)的東南岸,緊鄰克恩頓州州府克拉根福特(Klagenfurt)。在高速公路A2上,由Klagenfurt-See出口駛出,按照指示牌直到停車場Strandbad Maiernigg。從停車場到博物館有具體的步行路標(約需15分鐘)。
1899年,古斯塔夫•馬勒花了3755盾,從親王Orsini-Rosenberg手中買下一塊約2700平米位於邁爾尼湖濱的土地。除此之外,他還租了上方一片帶有茂密森林的山頭,以便在此建造一個能夠安靜工作的世外桃源。
1901年夏天,按照馬勒的構思,由建築設計師Theuer設計的湖濱別墅竣工。在此前一年,被馬勒稱為“Study”的譜曲小屋也已完工。一直到他的女兒瑪麗婭過世的那一年,也就是1907年,譜曲小屋是馬勒唯一的作曲工作室。在瑪麗婭過世之後,他再也沒有踏進過湖濱別墅和譜曲小屋。1908年他出售了湖濱別墅。
詳見 www.gustav-mahler.at/
國家歌劇院
馬勒曾任維也納歌劇院指揮十年之久,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歌劇院的休息廳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古斯塔•馬勒廳,國家歌劇院還立有羅丹創作的馬勒頭像。
音樂之家博物館
和其他音樂大師一樣,古斯塔•馬勒在位於維也納的音樂之家博物館的大師樓層擁有一個專門的展廳(音樂之家設有海頓、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及勳伯格、貝爾格和韋伯等人的展廳)。展廳由馬勒侄孫設計。另外,在博物館的內院還立有一個馬勒的頭像。
格瑞金墓地
古斯塔•馬勒及其1907年夭折的女兒瑪麗亞埋葬在格瑞金墓地(Friedhof Grinzing)。地址:An den langen Lüssen 33,1190 W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