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貝殼的外觀其實相當多樣,大小、種類繁多,形狀、顏色繽紛美麗。
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自即日起至100年9月11日止展出「貝殼之美」特展,規劃「大自然的貝殼之美」、「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珍貝」、「巨貝」、「怪貝」與「活化石」等單元,帶你一起進入豐富有趣的貝殼世界。
策展人台博館方建能博士表示,「大自然的貝殼之美」單元以優美的螺旋形、美麗的對稱形態、色彩多樣的花紋、殼體凹凸有致的雕刻、高貴的珍珠光澤等為主題,來介紹大自然美麗的貝殼;「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單元介紹自古以來在人類文化中,食、衣、住、宗教信仰及美術工藝方面都佔有極重要地位的貝類,包括用貝殼來創作的各種美術設計和工藝品;「珍貝」單元則展出海底的珍貝─龍宮翁戎螺、金星寶螺、蘭福寶螺、波塔寶螺,這些珍貴的貝殼通常是指稀有且價格昂貴的貝殼;「巨貝」單元介紹體型巨大的貝殼,例如夜光蠑螺、唐冠螺、大法螺、長香螺、大千手螺和硨磲蛤等;「怪貝」單元介紹各種怪異的貝殼,例如不規則的螺旋貝─蚯蚓螺、會搜集異物的綴殼螺、管狀的象牙貝、板狀的石鱉等。他特別指出,在貝類中最有名的活化石代表就是「鸚鵡螺」及「龍宮翁戎螺」,因為兩者均具有很長的演化史,這次也特別安排在「活化石」單元中展出。
另一位共同策展人吳佰祿博士表示,原住民對於貝殼的利用是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貫穿其各生活層面,並成為海角與山間對話的一項媒介。海岸原住民佔地利之便,享此美食,並發展出高超的加工技術,山區原住民亦未置身事外,他們透過物品交換由海岸原住民手中獲得這些物資,再將這些珍奇之物作成飾品及生活日用品,成為他們裝飾工藝與社會身分象徵體系的一部份,有些甚至具有部落貨幣的功能,因此這次展覽中也安排展出在宗教信仰和傳說中的印度聖螺及法螺、可食用的貝類及古代的貝塚、原住民文化中的珠衣及裝飾品等。
台博館位於台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一次購票可同時參觀兩館(5月17日至22日間歡慶建館103週年免票參觀)。民眾如欲查詢展覽暨各項活動詳情,可上台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
Clik here to view.

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自即日起至100年9月11日止展出「貝殼之美」特展,規劃「大自然的貝殼之美」、「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珍貝」、「巨貝」、「怪貝」與「活化石」等單元,帶你一起進入豐富有趣的貝殼世界。
策展人台博館方建能博士表示,「大自然的貝殼之美」單元以優美的螺旋形、美麗的對稱形態、色彩多樣的花紋、殼體凹凸有致的雕刻、高貴的珍珠光澤等為主題,來介紹大自然美麗的貝殼;「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單元介紹自古以來在人類文化中,食、衣、住、宗教信仰及美術工藝方面都佔有極重要地位的貝類,包括用貝殼來創作的各種美術設計和工藝品;「珍貝」單元則展出海底的珍貝─龍宮翁戎螺、金星寶螺、蘭福寶螺、波塔寶螺,這些珍貴的貝殼通常是指稀有且價格昂貴的貝殼;「巨貝」單元介紹體型巨大的貝殼,例如夜光蠑螺、唐冠螺、大法螺、長香螺、大千手螺和硨磲蛤等;「怪貝」單元介紹各種怪異的貝殼,例如不規則的螺旋貝─蚯蚓螺、會搜集異物的綴殼螺、管狀的象牙貝、板狀的石鱉等。他特別指出,在貝類中最有名的活化石代表就是「鸚鵡螺」及「龍宮翁戎螺」,因為兩者均具有很長的演化史,這次也特別安排在「活化石」單元中展出。
另一位共同策展人吳佰祿博士表示,原住民對於貝殼的利用是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貫穿其各生活層面,並成為海角與山間對話的一項媒介。海岸原住民佔地利之便,享此美食,並發展出高超的加工技術,山區原住民亦未置身事外,他們透過物品交換由海岸原住民手中獲得這些物資,再將這些珍奇之物作成飾品及生活日用品,成為他們裝飾工藝與社會身分象徵體系的一部份,有些甚至具有部落貨幣的功能,因此這次展覽中也安排展出在宗教信仰和傳說中的印度聖螺及法螺、可食用的貝類及古代的貝塚、原住民文化中的珠衣及裝飾品等。
台博館位於台北市襄陽路2號、228和平公園內,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一次購票可同時參觀兩館(5月17日至22日間歡慶建館103週年免票參觀)。民眾如欲查詢展覽暨各項活動詳情,可上台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