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5/18邀您來聆聽台灣最純淨的聲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您是否對廣告中馬彼得校長所帶領的原住民小朋友動人的歌聲印象深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與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共同主辦《台灣最純淨的聲音-唱歌吧‧孩子》,將於5月18日(三)晚上七點半於台北國家音樂廳,由客席指揮黃光佑帶領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與台灣國家國樂團同台,這不僅是「原聲」與國樂的第一次合作,也是首次由樂團結合歌聲及影像的形式,呈現最純淨的台灣之音。

被遠見雜誌評選為新台灣之光的「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來自南投信義鄉東埔,由一個原本專攻體育的素人指揮家馬彼得校長,和一群部落的山上孩子,組成一個克難的合唱團,憑著天馬行空的「浪漫」情懷,展開走向世界舞台的音樂傳奇之旅。原聲的孩子都知道,要唱歌先要把功課做好。馬彼得表示,合唱是個平台、是策略,我希望用歌唱找回孩子的自信,甚至走出部落與世界接軌。馬校長以歌唱教育讓孩童重新「定位」自己,用布農族純粹的嗓音,唱出屬於山上原來的自己;另一方面,課餘時馬校長奔波於部落間,向部落耆老請益並採集古調,用翻唱的方式讓孩童認識自己部落的聲音,馬校長默默以「布農」的方式紀錄原民音樂的傳承。

其實好歌喉並不是原住民的代名詞,「原聲」靠的是紮紮實實的苦練,尤其他們共食共有的生活哲學,真切地反映在音樂歌唱中,如同渾然天成的八部合音,上天早已賦予每個人使命與位置,這也是原聲的孩童歌唱時為何能任意調動聲部的原因,因為他們是倚靠聽覺呈現和聲的整體,而不是照譜唱。馬校長做到的不只是教育的實踐者,他以獨到的眼光給予孩童適當發展與學習的位子,用口述傳唱的古老方式,將文化的傳承從原民孩童的歌唱中點滴保存。

第一次聽到以擊樂模擬海風的《大海啊故鄉》,讓原本熟悉鋼琴伴奏的原聲孩童睜大雙眼好奇地說:「好特別!」。客席指揮黃光佑表示,「整場音樂會將是全新的體驗,曲目編排更由簡入繁。從原聲的無伴奏合唱為起點,國樂團也以低限創作手法帶入豐富音色層次的《層疊》;而由蘇文慶為中型絲竹所譜寫的《噶瑪蘭》、取材排灣族題材的《陶壺上的百步蛇》及盧亮輝《童年的回憶》皆是揉合本土作曲家之視角所展現最美的原民音樂記實。此外關迺忠的《春思》、劉長遠的《抒情變奏曲》更是為人稱道的經典作品,而由國樂團及原聲的組合將是音樂會另一個聽覺的巔峰!」。

特別的是,原聲首次以布農族、華語、閩南語、英語四種語言演唱代表樂曲,將台灣多元音像融合的樂思,透由歌、樂與多媒體影像三種藝術形式共構交織,唱誦來自土地撼動人心的自然原音。音樂會除了將演唱閩南語童謠《天烏烏要落雨》及讚美詩歌外,也將以獨樹一幟的「原聲」唱法,吟唱布農族現代歌謠《放牛》、大受歡迎的《拍手歌》、《cina媽媽》、《小小的夢想》、《Tankaun hanvang牽牛》等傳統樂曲,另以多媒體影像呈現玉山腳下豐富的地物景緻,以不搶音樂原貌且貼近部落生活的影像搭配呈現。

從音樂會演出前一個月票房早已售罄的熱烈反應可看出,在歌詠原民珍貴文化財的同時,台灣國家國樂團的「跨界」,不僅是東、西方音樂類別的搭建,更超越人心的音樂界線,由台灣的角度看世界,以純粹的「國樂MIT」絲竹樂音,妝點台灣土地最美的生命記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