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嘉義市立博物館2012「貝殼之美」特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hiayi+museum.jpg
嘉義市政府與國立臺灣博物館自101年3月10日起至101年5月27日止於嘉義市立博物館1樓大廳及特展區推出『貝殼之美』特展,規劃了「大自然的貝殼之美」、「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珍貝」、「巨貝」、「怪貝」與「活化石」等單元介紹各式各樣的貝殼,並在今(3月10日)上午舉行開幕活動,吳鳳幼稚園小朋友特別演出『蚌殼狂想曲』,生動活潑,在場得到不少熱烈掌聲。
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表示,市政府自97年起與臺博館合作「貝殼的故事」巡迴展、「冰原巨獸-長毛象」特展、98年「鯊魚特展」、100年「天旋地轉-認識台灣天然災害」特展,每一場次都獲得市民,尤其是小朋友廣大迴響,今年,市政府再度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合作,推出「貝殼之美」特展,希望帶給市民更豐富的自然視野及體驗,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參觀及學生校外教學。
策展人臺博館典藏管理組副研究員方建能博士表示,「大自然的貝殼之美」單元以優美的螺旋形、美麗的對稱形態、色彩多樣的花紋、殼體凹凸有致的雕刻、高貴的珍珠光澤等為主題,呈現貝殼的美麗姿態;「人類文化中的貝殼之美」單元則介紹自古以來在人類文化中,食、衣、住、宗教信仰及美術工藝方面都佔有極重要地位的貝類,包括用貝殼來創作的各種美術設計和工藝品,例如在宗教信仰和傳說中的印度聖螺及法螺、可食用的貝類及古代的貝塚、原住民文化中的珠衣及裝飾品等;「珍貝」單元則展出海底的珍貝─龍宮翁戎螺、金星寶螺、蘭福寶螺、波塔寶螺,這些珍貴的貝殼通常是指稀有且價格昂貴的貝殼;「巨貝」單元介紹體型巨大的貝殼,例如夜光蠑螺、唐冠螺、大法螺、長香螺、大千手螺和硨磲蛤等;「怪貝」單元介紹各種怪異的貝殼,例如不規則的螺旋貝─蚯蚓螺、會搜集異物的綴殼螺、管狀的象牙貝、板狀的石鱉等。
在貝類中最有名的活化石就是鸚鵡螺及龍宮翁戎螺,牠們具有很長的演化史,從中生代以來,在地層中留下許多的化石。在「活化石」單元中即展出外型漂亮的臺博館館藏貝殼。
臺博館典藏管理組助理研究員吳佰祿表示,原住民對於貝殼的利用尤其是硨磲蛤,已發展出一套極複雜而高超的加工技術,透過族群間的交換而使其製品廣佈。其形多樣,蕈狀、圓板形、方形、長條梯形、扇形,甚至細如指尖之貝珠皆有,在原住民服飾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本展也特別展出多種貝殼飾品、貝珠條束、珠衣等藏品。


貝殼之美特展
展期自民國101年3月10日(星期六)至5月27日(星期日)止
展覽地點: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樓大廳及特展區。
展覽時間:每日上午9:00至下午17:00(週一休館)

另辦理了4場『Wow ! Wow ! 貝殼』DIY活動
時間:101. 4. 15 (日)10:00-16:20
地點:博物館1F交趾陶工坊
名額:每場30人
講師:孫張惠慈老師
備註:名額有限,親子參加,限報1份材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