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畫初期,大夥分頭上網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到達計畫地點後,透過民宿主人、鄰長或當地居民循線找到耆老,訪問他們心中的寶物是什麼。因為「物」對個人具有獨特的意義,其中包含了無價的回憶,戀物偵查所要尋找的物多半是有年代的有形物,因為歷經的時間長,自然有許多故事在其中。但有時候找到的「物」是很抽象的,例如部落裡至今仍保留的傳統文化以及生態,這就是原住民最重要的寶物。家仰舉例說:「在蘭嶼的時候,當地居民會帶著團員到海灘游泳,看到海灘上有垃圾時,還會一邊撿拾,我們都被這細微的動作深深感動著。在新竹五峰鄉的時候,因為行李太重,也有居民願意無條件讓團員將行李放在他們家裡,這樣無私與信任單純的情感在現今功利的社會已經相當少有,這也是我們在部落裡發現最珍貴的『寶物』。」
家仰笑道:「在嘉義山美部落認識了部落最後一個獵人,他也是部落碩果僅存的唯一一個知道如何用傳統方式狩獵的獵人,我們參觀了他的工作室還有珍藏的弓箭,這一把把珍藏的弓箭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寶物,當時感覺很雀躍,這趟旅程收穫真是豐碩呢!」
在鹿港「戀物偵察團」也找到一樣即將失傳的寶物,這是一家在路旁的手工扇小店,老師傅作的扇子,薄如蝶翼的扇面上有漂亮的蝴蝶圖案,扇子雖然美麗看起來卻泛著一股淡淡的哀愁。老師傅說他十五歲開始就跟著鹿港當地一位專做扇子的師傅學習,但不知道是多久以前,原料供應商開始移往大陸,只剩一家在台灣。而他做了一輩子的傳統手工藝也沒有年輕人跟他學,師傅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只想要找可以吹冷氣的工作,誰想要學這個?」,大夥為了這精緻美麗的手工藝產業即將沒落而感傷喟嘆。
家仰表示:「因為從小到大父母親都很忙,若是出遊多是利用過年出國,一直沒有機會在台灣做深度旅遊,經過這次的旅程,看到台灣的人情味,記得以前在國外打工唸書,每當有人問起自己的家鄉,往往說不出個所以然,相信以後絕對能夠侃侃而談。」孟禪則認為:「台灣人真的很熱情,以前總是有迷思,認為台灣人只有對外國人熱情,不過現在卻完全改觀。這趟旅行也深刻經歷了以前在書本裡讀到日據時代的故事。」爾謙透過手繪紀錄這趟行程,也學習嘗試著與周遭事物有更多的互動。
這趟旅程對「戀物偵察團」來說,文化的保存是這趟旅程最重要的意義,老一代的文化在隨著時間演進失傳了許多,蘭嶼的地下屋、王功黃牛拉車、水牛耕作等畫面也快要消失,還有很多手工文物都是台灣傳統文化的代表。青輔會李允傑主委表示,戀物偵察團在計畫中,親身經歷這趟旅程後,更認識台灣的歷史與傳統文化,途中擴展眼界,帶來的省思、衝擊或是感動,都是生命中寶貴的學習。
除了青年壯遊台灣計畫,提供青年以創意實踐夢想外,李允傑主委表示青輔會也建置「青春有GO站」網站,提供青年全方位的檢索查詢;政府也推出相關照顧青年的配套措施,包含:經濟弱勢家庭在學青年工讀計畫、青年就業力提升、青年創業貸款、青年安心成家方案、青年旅遊卡等方案,歡迎青年們多加參與應用,詳情可至青輔會網頁 (http://www.nyc.gov.tw) 查詢。有關本活動計畫相關資訊可至活動專屬網頁(http://www.youthtravel.tw/taiwantrekker/)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