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項活動,源自於2011臺北藝術節「尋找臺灣被遺忘的藝術巨人」的構想。臺北藝術節執行總監王文儀表示,被遺忘不代表不重要,今年適逢建國一百年,回顧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許多藝術家堅持不懈的創作精神、獨特的創作風格及作品價值,深深影響幾個世代的人們,其中之一正是70年代臺灣藝壇傳奇人物洪通,他留給世人諸多瑰麗又帶著神秘圖騰的畫作,像永遠解不完的謎團,卻令人著迷,是大家應該認識和記憶的藝術巨人。為了讓更多人看見這些時代光譜中曾經炫麗的印記,唯有再現其風華。
臺北藝術節除了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推出全新製作《洪。通。計。劃》,更策畫舉辦「創意牆出頭」青少年公共藝術創作活動;並與文創潮牌「農麗」合作,以洪通畫中圖像為發想,設計主題潮T,期望透過一連串的藝術行動,喚醒大家記憶中這位被遺忘的藝術巨人。
「在臺灣的藝術天空中,洪通是明亮而奇特的一顆星星。他的特別來自於認真觀察生長環境中的廟宇雕刻、民間戲曲等元素,並全心投入創作。透過『創意牆出頭』活動,希望能重振洪通認真創作的精神。」
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指出。早年,《雄獅美術》月刊曾製作「洪通專輯」,在藝文界引發熱烈討論,加上各媒體爭相報導,一時間在台灣社會掀起「洪通狂潮」。以天地萬物作素材、以民間文化為養份,留下難以分析的心靈圖像及令人震撼無語的原生美感,洪通不僅是臺灣畫壇的傳奇,也是臺式塗鴉的始祖。他在自宅牆面上作畫,將磚牆幻化為藝術品,畫中豐沛的生命力讓殘垣斷瓦也變得神采奕奕。雖然畫屋隨洪通的殞落而傾圮,這些獨特珍貴的圖像遺產卻不會輕易隨時間風化。
不同於洪通融合民俗文化的畫風,這次入選「創意牆出頭」的年輕創作者,詹庭嘉、劉珈伃、張育誠、簡嫚君、謝牧君、何謙希、陳心妍、高浩雲,則運用科技媒材和創意圖像,呈現出現代藝術語彙,及獨樹一格的創作主張,並透過公共藝術創作,以數位塗鴉藝術作品,讓大家看見新世代的空間美學。其中,剛自北一女中畢業的詹庭嘉,及就讀台北大學的謝牧君,都是以兩種風格賦予不同建築新貌而同時獲選,完全展現時下青少年用藝術在城市發聲的企圖心。「創意牆出頭讓新世代盡情發揮創意能量。」評審代表李取中認為。
《洪。通。計。劃》則是以3D裝置偶劇場復活平面塗鴉中的神祕畫境。無獨有偶深感洪通的畫風特別,透過不斷的繁衍,發展成一個令人驚喜的成果,與無獨有偶重視過程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策展人周伶芝說:「洪通畫作充滿獨特的遊戲感與幻想感,將在作品中重現。」這次也透過洪通的圖像,為不起眼的生活小物找到新生命力,凸顯現代偶戲的精神。8月16日至8月21日在松山文創園區演出的《洪。通。計。劃》,以大型物件與光影投射展開繪畫與劇場的浪漫神遊;裝置偶劇場白天會變身為「通樂會-心靈繪畫裝置展」,8月19日至8月28日,藉繪畫、文字及偶完整重現劇團創作過程,歡迎大家走進劇場看展覽。
以臺灣文化元素融合街頭潮流,《農麗》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潮T語彙。品牌經理陳亞珮說:「這次運用美式塗鴉技法,融合洪通故鄉臺南北門風土、傳統藝匠葉進祿的剪黏作品「穆桂英戰焦贊」,以及野台歌仔戲中的女將風格,設計出俐落舒適的新款潮T,結合速克達國民機車、微笑人偶等圖像,將臺南土地精神、洪通式異想及現代人的奇想成功轉化為街頭時尚。」
從新世代狂想「創意牆出頭」,到劇場演出、時尚新裝等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不僅是向前輩洪通致敬,更要社會大眾一起來感受新舊世代創意碰撞出的獨特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