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今夏很藝術 2011藝術家博覽會、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8月登場

8月下旬登場的「2011藝術家博覽會」,讓這個夏天很藝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131123049663077000428.jpg
「2011藝術家博覽會」,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AVAT視盟)主辦,今年於8月19日至8月28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 包括118位年度會員藝術家的作品展,及知名策展人黃建宏規劃的主題展區。有別於平常在方方正正的展館展出,在有著濃濃文化背景的剝皮寮歷史街區規劃展覽是一大挑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場地協助與資訊,以過往辦展經驗提供視盟場地規劃的相關建議。也有藝術家配合剝皮寮歷史街區創作作品,與這個獨特的空間產生對話,如莊惠琳以透明塑膠管拼接成或大或小、如蜘蛛網或花朵般的裝置藝術;而黃彥超也在剝皮寮富有歷史感的建築中進行裝置藝術的創作,在地上、牆上、甚至天花板上作畫,讓古蹟建築變身為異空間,不只跟剝皮寮對話,也跟觀展民眾激盪火花。

推展「藝術即生活」理念

除了規劃年度會員展區,藝術家博覽會也邀請知名策展人黃建宏規劃主題展區,並以傳承的使命,推薦青年策展人黃翔於視盟藝文展覽空間聯動展出。其中黃建宏針對剝皮寮空間進行策展,以「日光浴」為策展主題;黃翔的策展主題為「情束」,藉由四種不同溫度的創作媒介,傳遞藝術家所關懷的情感面向。

除此之外,每逢週末,不同於一般由導覽員或藝術家本人的導覽,視盟將邀請藝術家、藝評人、專業策展人等為現場觀展民眾導覽。經由現場作品的導覽與解說,讓觀眾了解藝術與當代臺灣藝術生態等相關知識,感覺就像是以現場的藝術作品上了一堂絕佳藝術入門課,可說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如果想要獲得更多藝術知識,不妨參加藝術家博覽會所舉辦的座談會與演講活動,充實相關的涵養。臺北場將針對觀展觀眾舉辦策展人座談,讓觀眾對整個活動規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舉辦以「藝術與生活」為核心之專題演講,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即落實藝術的概念。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亞洲藝術盛會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的「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在8月26日至8月29日於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集結了125家國內外畫廊參與,規劃安排講座、國際論壇等精采活動。

累積18年經驗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持續專注於全球性的國際當代藝術觀點,並成為亞洲最受矚目的大型藝術活動之一,相較於從創作面出發的「2011藝術家博覽會」,「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則由產業面切入,建立推廣、創作、市場三個面向的整合平台。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特設電子藝術區,結合去年的「電子錄像特區」與「攝影藝術特區」,成立「新媒體藝術區」,將以更完整的方式呈現多媒體科技藝術。


東京的Taka Ishii Gallery,展示日本重要攝影家森山大道(Daido MORIYAMA)的近作《夏威夷》(Hawaii, 2007)。森山以慣用的黑白攝影手法,剝除夏威夷的歡快熱帶氣息,呈現略帶憂鬱且猶豫的夏威夷。在森山多次造訪下,鏡頭下的夏威夷生活甚至有抒情的鄉愁之感。以錄像探討人生的美國重量級多媒體藝術家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在他的創作中,觀眾得以透過影像召喚出玄思氛圍,在個人的體驗和記憶中,探索自身對生死、宗教、神秘的觀感。這次展出的錄像作品《賦歸》(The Return),創作於2007年,曾展於挪威奧斯陸的戴納森美術館(Stenerson Museum),同樣充滿幽微、曖昧的氣息。

國際化之餘,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也深耕本土,鼓勵新銳藝術家持續創作,在「臺灣製造─新人推薦特區」中,展出8名35歲以下,並且沒有畫廊經紀約的年輕藝術創作者的作品。「MIT新人推薦特區」每年由文建會對外進行徵選,去年更破紀錄地收到202位(組)藝術家投件,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與MIT新人推薦特區互相呼應的,則是「國際新視野展區」,主辦單位邀請國際間有畫廊代理的新銳藝術家展出,期待能達到國際交流的機會。


親近藝術 門檻變低了

除此之外,還有畫廊年資低於5年的「新銳藝術展區」為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注入活水,「國際藝術媒體專區」則提供藝術及其他相關媒體與觀展民眾溝通的機會。

藝術並沒有大眾想像中的那麼高不可攀,隨著藝術普及化,近年全球各地興起舉辦「負擔得起」的藝術展覽風潮。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藝術開門」專案,展出國內外參展畫廊價值新台幣6萬元以內(美金2,000元以內)的藝術品,透過價格平易近人的藝術作品,拓展年輕藏家的潛在能量,讓藝術收藏不再是專屬於金字塔頂端族群的嗜好。

想瞭解平民藏家的崛起,不妨抽空欣賞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期間播放的藝術電影《Herb & Dorothy》,此紀錄片獲得漢普敦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獎,描述的是一對居住在紐約的平民夫婦,職業為郵政人員的先生與圖書館員太太,靠著對藝術的喜愛與熱情、30年共收藏了超過2,000件藝術家作品,並將收藏品捐贈給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畫廊的故事。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亦特別邀請該片導演兼製片佐佐木芽生來臺介紹此片,讓民眾更瞭解藝術之可親近性,即使是受薪階級也可以憑著自身對藝術的熱愛與眼光,有一片自己的收藏天地。

而在8月27日至29日期間,台北藝博將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1台北藝術論壇」。今年度的主題為「New Media in Art & Industry」,剖析新媒體藝術於產業發展的兩個主要關鍵:「保存」與「市場」。論壇期間,特別邀請全球新媒體藝術界享有盛名的德國卡斯魯爾ZKM媒體藝術中心Christiane Riedel女士,以「新媒體藝術保存之重要性與挑戰」為開場主題,帶來ZKM為期三年的歐盟數位藝術保存專案的研究成果。此外,全球重要的藝術市場數據庫Artprice將首度發表「市場觀察:全球當代藝術市場下的新媒體藝術」。

主辦單位畫廊協會並與視盟合作,邀請來臺的國外學者、貴賓,參觀「2011藝術家博覽會」位於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展場,期盼能讓國內藝術創作者有被看見的機會。



2011藝術家博覽會

時間:8/19(五)~8/28(日)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廣州街交叉處)

時間:9/9(五)~9/18(日)
地點:駁二藝術特區7號倉庫(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網址:http://www.avat-art.org/web/index.jsp
 


201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時間:8/26(五)~8/29(一)
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票價:全票200元、優待票150元
網址:http://www.art-taipei.com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