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太陽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西拉雅:歷史與當代的連結」特展

$
0
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即日起推出「西拉雅:歷史與當代的連結」特展,透過許多珍貴的西拉雅歷史文物、不同歷史時期的圖文紀錄、動畫和插畫作品,希望讓社會大眾認識這個過去長期被忽視的族群文化,進而更加理解臺灣族群的多元性,這也是臺灣博物館中首次深入呈現西拉雅歷史文化的展覽。

原居台南、高雄、屏東平原的西拉雅族,數百年來因受漢文化的影響,文化特徵遭受衝擊與漠視,以至於被認為是一個「消失的民族」。對社會大眾來說,「西拉雅」是一個暨熟悉又陌生的民族,過去在新港文書《臺灣府誌》〈番俗六考〉中曾記載著這個族群的點點滴滴,雖然受到漢化的影響,他們的傳統文化並未因此而消失,仍然和臺灣其他原著民族群一樣,擁有許多南島語族的文化特徵。時至今日,許多族人正在努力為文化復振與政治正名而努力。這項特展生動地呈現了「西拉雅」依舊堅強地存在著,這正是臺灣文化值得驕傲的地方。


「西拉雅:歷史與當代的連結」特展由科博館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陳叔倬博士和展示組劉憶諄研究助理共同策劃,從考古發掘物證與歷史文獻記載,以及當代西拉雅人文化實踐的連結與比較,分別以「人」、「家屋」、「祭儀」、「物質文化」和「當代生活」等主題,逐一呈現西拉雅文化的各個面向。特展中展出許多珍貴的西拉雅歷史文物,包括蔦松文化遺址的陶器和琉璃珠,以及南部平埔的衣、裙和飾品等,並且展示西拉雅族不同歷史時期的圖文紀錄、體質人類學的研究調查資料和荷據時期的聚落示意。

在空間設計上最大的特色,是依照傳統重建西拉雅族公廨建築和造景,並由原村落中請來豬頭骨,呈現難得一見的西拉雅族傳統祭儀氛圍。此外,特展也運用動畫片重構17世紀時期生活的樣貌,並自知名插畫家張又然先生商借許多「少年西拉雅」故事繪本插畫原件搭配展出,其作品為參考歷史文獻描繪荷據時期西拉雅人與荷蘭人的生活樣貌,兼含歷史紀錄、細膩畫風與藝術美感,是相當難得的佳作。其中一幅「梅花鹿」插畫作品,即生動描繪出梅花鹿與西拉雅聚落共生共存的場景,不但呈現了這個曾經普遍活躍在臺灣西部平原上的哺乳動物的優雅身影,亦透顯出一種均衡的自然生活哲學,令人印象深刻。

過去博物館的平埔展多著重於歷史文物,缺乏與當代西拉雅後裔的連結,這項特展是進行平埔族歷史與當代議題的首次連結嘗試,他期待透過這項展覽呈現最新的人類學研究成果、考古遺址物證和文物標本,並以活潑的動畫影片和插畫作品呈現西拉雅人文化面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