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穿梭春林『布』落」展 魯凱族五年級生編織刺繡樣樣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魯凱族工藝家彭春林。
男生拿針線一點也不奇怪!知名的魯凱族五年級生工藝家彭春林,放下原本獸醫師的工作,打破了男人不能碰「女紅」的禁忌,將「編織染繡」成為自己的事業,還獲得台灣工藝之家的肯定,他謙虛笑說,這是「祖靈的庇護」!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即日起至7月24日於四樓文物陳列館「穿梭春林『布』落」展覽,展出彭春林運用編織染繡及纏繞等技法,創作出色彩繽紛卻堅韌的各項文創作品。

文化處指出,魯凱族是擅長刺繡的民族,為延續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希望藉由彭春林這次的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魯凱族的編織之美。投入部落編織產業18年的彭春林,因為對「布」有較多的感動,選擇以編、織、染、繡等技法作為發展部落產業的主軸,同時也在部落裡(青葉村)設立工作室,開班教授部落媽媽工藝技術。

彭春林說,現已有98%的部落媽媽都和他學過編織的技術,他希望青葉村日後能成為一個「編、織、染、繡」的知名部落,如果部落的媽媽們願意,也可以將此技藝做為生財工具,讓魯凱族文化,透過經濟的方式得以存續。

因為生在部落裡,所有創作發想的圖騰都來自部落的生活,彭春林以蝴蝶、百部蛇、太陽等原住民圖騰進行創作,並以現代生活機能的考量設計生活用品,如服裝、包包、家飾、服飾配件等。

彭春林說,每幾個年度都會以一個圖騰為主題作為主要用品設計的發想,如蝴蝶就用了三年,而今年度彭春林以「纏繞」為主題,明年則打算以「手紋」為主題進行各種物品的開發。

他解釋,纏繞是最古老的編織技法,原本只是在用來在編織的收尾,但他以此為想像,將線一條一條地纏繞,也將想法情緒紓發於內,將此技巧運用在傢俱及服飾上,讓作品更繽紛。

現在彭春林最大的期盼,是能將他十八年來的編織刺繡,集結成冊,或者以「編織染繡」的手藝,穿梭「布/部」落,成為文創商品的情形,製作成記錄片,繼往開來,讓更多人了解魯凱族「布」落的刺繡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793

Trending Articles